6月5日,我院“研究生科研提升计划”系列讲座首场开讲,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刘敏,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博士马保金,结合自身科研历程向与会师生分享了如何做好科研的体会和经验。本场讲座由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葛少华主持,副院长宋晖,各级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葛少华院长简单介绍了两位博士,刘敏博士曾获得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齐鲁医学院银丰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和奖励,本人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成果被科技日报刊登在头版进行报道,并被推荐至全球知名科研网站F1000。马保金博士曾获得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成果奖以及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项,本人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已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职位。
马保金博士以“基于羟基磷灰石纳米晶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主题,结合自身科研历程向与会研究生解读科研活动中的科学规律。他强调实验构思和操作的重要性,没有创新性的实验,再多的表征也不会产生质的飞跃;没有足量数据和分析,再好的创新性也难以得到认可。他建议大家注重培养从文献中提取想法的能力以及对他人成果再创新的能力,注重心态的调整,加强多单位、多平台之间的合作。
刘敏博士分享了他的博士课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他结合自己的科研领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博士期间的科研经验并传授了自己的方法,他从目标、规划、努力及交流沟通四方面多角度的讲述了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他指出,简单而明确的目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断优化方法,能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研究生科研提升计划”系列讲座由我院组织,将陆续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将通过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优秀博士生等为学院研究生作科研能力提升报告,多角度、全方位阐述研究生科研素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__local/1/BC/A9/9996BF54AE41B7C8C3F0751CE9A_E62CAB90_5B045.png)
![](/__local/4/56/A3/365022D26B0F34A4AA9259CCF58_5B5D3413_6726D.png)
![](/__local/0/9F/DD/3F7F4849CB2BDC82FC123CA97F0_2766E5D2_5BF74.png)
![](/__local/0/35/99/8DD7FCB2603F0F3ED4FD880D9E8_08831FC8_5DCC5.png)
![](/__local/D/65/E3/ABCDD5F96CD88ECFFCC1025A97A_2F88E050_5F9AC.png)
![](/__local/F/64/1C/1D5002A3457BEB940B08278B751_E0AB50D4_5C125.png)
(作者:王珂 审稿:宋晖电话:82619)